微摄-摄影号
加载中...
打赏用户
{{item.NickName?item.NickName :"微摄用户"}}
{{item.Title}}
{{item.Title}}
{{storyInfo.NickName}}
您正在为《{{storyInfo.Title}}》打赏
输入金额
微信支付
支付宝支付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{{storyInfo.Title}}
举报
作者最新摄影号
{{item.Title}}
举报
人民币走强对金融市场释放出的多重关键信号
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
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强,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7.12关口,较4月初的低位升值近3000个基点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这一趋势背后,既有对冲基金在期权市场的积极布局,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和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。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,人民币走强释放出多重关键信号。
金融市场:对冲基金押注与期权市场的结构性变化
新加坡交易所(SGX)衍生品数据显示,对冲基金正大幅增加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期权押注,交易量最大的12月期权执行价为6.94,显著高于当前7.125的交易价格,显示市场对人民币年底升至7或更高水平的强烈预期。这种押注背后有两大驱动因素:一是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增强,如中美关税预期缓和、出口数据超预期(1-7月出口累计增速6.1%)等,降低了 “关税风险溢价”;二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美元指数上周跌破98关口,市场普遍预计9月降息概率达85%,推动非美货币走强。
与此同时,中国在岸市场外汇期权交易量在7月飙升至2278亿美元,创2015年以来新高,出口商从卖出美元看涨期权转向买入看跌期权,反映出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一致预期。渣打银行和摩根大通均表示,对冲基金客户通过现金和期权组合交易增加人民币多头头寸,尽管人民币已触及近10个月高位,但对冲溢价仍处于低位,显示市场认为升值空间尚未完全释放。
经济基本面: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双向支撑
人民币走强的核心动力来自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善。从经常账户看,7月出口商结汇率从46.1%大幅升至54.9%,创 2024年9月以来新高,贸易结汇规模回升至近年高位,净结汇率转正,显示出口企业抛售美元的力度加大。此外,深圳计划在港澳发行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,其中大湾区主题债券投向绿色基建和民生项目,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
资本账户方面,主动型外资加速流入A股,北向资金在8月净流入规模显著增加,推动上证综指突破3800点,沪深300ETF交易量较7月增长78%。高盛指出,人民币每升值1%,中国股票可能上涨3%,外资流入与股市上涨形成正向循环。与此同时,境内不含储备资产的国际投资净头寸转正,外汇存款累积,显示跨境资金配置趋于平衡。
股市联动:人民币升值与资产重定价的共振效应
人民币走强与股市上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。8月28日,A股总交易量达3万亿元,创历史第四高,寒武纪等科技股因业绩超预期单月涨幅达134%,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。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偏好增强,MSCI中国指数创下三年新高,恒生科技指数 ETF(513180)在阿里巴巴财报超预期后涨幅近2%,其标的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(PETTM 21.23 倍,分位点17.72%),显示成长股在升值周期中的弹性优势。
华泰证券指出,人民币升值期间港股表现往往优于A股,尤其是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风格。这一方面是因为汇率和股市均反映经济预期改善,另一方面,外资流入和企业盈利修复形成双重驱动。当前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洼地特征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形成共振,为高弹性资产提供了上行空间。
政策与市场的动态平衡:中间价引导与风险防控
人民币汇率的有序升值离不开政策引导。8月28日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.1063,为2024年10月以来最强,单周调升291个基点,释放明确的升值信号。尽管中间价与即期汇率价差扩大,但逆周期因子仍保持在200-300点区间,显示政策层在引导预期与防范单边投机之间的平衡。
展望未来,人民币汇率可能在7.10附近实现 “三价合一”(中间价、在岸价、离岸价),但需警惕 “套息交易” 逆转和 “恐慌结汇” 风险。2024年8-10月曾因套息平仓引发出口商集中结汇,推动人民币跌破7.0。当前出口企业套保比例提升,预计结汇潮将以更缓和的方式展开。中金公司强调,人民币升值需兼顾内外平衡,既要利用汇率弹性吸收外部冲击,也要避免单边预期过度强化。
国际视野:美元信用弱化与区域货币锚作用
美联储独立性受挑战(如特朗普解除理事职务)和美国经济放缓预期,削弱了美元的避险属性。摩根士丹利预测,美元将在今明两年大幅走弱,人民币可能成为驱动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贬值的最大权重货币。巴克莱分析指出,当前市场更倾向于做多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(CFETS),这与年初趋势形成鲜明对比,显示人民币在亚洲外汇市场的 “锚” 作用增强。
深圳在澳门发行10亿元绿色债券,是继财政部和广东省之后的又一突破性举措,标志着人民币离岸市场从主权债向地方债的扩展,有助于提升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。这种 “政策试验+市场响应” 的模式,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路径。
人民币走强是内外因素共振的结果,既反映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政策有效性,也折射出全球资本对美元体系信任度的边际变化。对于企业而言,需把握汇率双向波动常态,通过套保工具管理风险;对于投资者,应关注升值周期中权益资产的结构性机会,尤其是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潜力。未来,随着中美关税进一步缓和、美联储降息落地,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基本面支撑下延续温和升值趋势,但其波动中枢的上移仍需依赖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持续释放。